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|人人弄狠五月丁香视频|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|精品国产Av无码久久久果冻|

跳過導航鏈接首頁 > 技術支持

竹子栽植技術
  竹子非草非木,生長有其特殊性。散生竹是依靠“竹鞭”上的筍芽發(fā)育長成竹筍,再長成新竹;叢生竹無竹鞭,它是依靠竹稈地下部分“稈基”上的大型芽直接萌發(fā)成竹筍,再出土成竹。散生竹在1個月內(叢生竹為4個月)即可完成高度和直徑生長,并且以后不再增加。散生竹的竹鞭多數分布在離地表10~30厘米的土層中。竹子年年均會發(fā)筍長竹。因此,竹子栽植技術也有別于其他花木,根據公司多年實踐經驗,依據江西吉安地區(qū)氣候條件,現總結成文。   一、栽植時間   1.散生竹: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月上旬~4月中旬開始發(fā)筍,到5月上旬已出筍結束,到6月上旬已抽枝長葉,新竹長成。7~9月大量長鞭,進入12月后,隨著氣溫的降低,生理活動逐漸緩慢,至翌年2月中旬,伴隨氣溫回升,葉芽開始萌發(fā),逐漸恢復生理活動。根據竹子生長節(jié)律以及當地氣候條件,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時節(jié)應該是在春季竹筍出土前的2月中旬~3月中旬以及秋冬季10月上旬~12月下旬。春季2月~3月雨水多,氣溫低,栽植成活率高;秋冬季10月~12月,盡管雨量少,但此時氣溫已降低,竹子生理活動趨弱,栽竹成活率也較高。   長江中下游地區(qū),可在梅雨季節(jié)采用移竹造林,且根盤多帶土,方能保證高的成活率。北方地區(qū)由于冬季較長,氣溫較低,宜在秋季9月~11月及春季土壤解凍后3月栽竹。值得注意的是,春季3~5月出筍期不宜栽竹。如果采用容器竹苗或假植竹苗,則一年可四季種竹,成活率高。   2.叢生竹:一般3月~4月竹稈發(fā)芽,7月~8月發(fā)筍,且叢生竹不耐嚴寒。所以叢生竹栽植季節(jié)最好在春季竹稈芽尚未萌發(fā)前的2月中旬~3旬上旬,以及秋冬季10月上旬~12月下旬。   二、栽植地整理   中小徑竹生長要求土層深度50cm,大徑竹如毛竹則要求80~100cm。土壤要求肥沃,濕潤,排水和透氣性能良好的砂質壤土,微酸性或中性,PH值4.5~7.0 為宜,地下水位50cm以下(中小徑竹)或1m以下(毛竹)。   整地是竹子栽植前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整地好壞直接影響到種竹質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。整地方法采用全面整地最好,即對栽植地進行全面耕翻,深度30cm,清除土壤中的石塊、雜草、樹根等雜物。如土壤過于粘重、鹽堿土或建筑垃圾太多,則應采用增施有機肥、換土或填客土等方法進行改良。   整好地后,即可挖栽植穴。栽植穴的密度和規(guī)格,根據不同的竹種、竹苗規(guī)格和工程要求具體而定。在園林綠化工程上,竹子常采用密植法,一般小徑竹每平方米4株,株行距50×50cm;中徑竹每平方米1株,株行距1×1m。栽植穴的規(guī)格通常為長寬各30cm、深25cm。   三、母竹的要求   母竹質量對造竹質量影響很大。優(yōu)質母竹栽植容易成活和成林,劣質母竹不易栽活或難以成林。母竹質量主要反映在年齡、粗度、長勢及土球大小等方面。①母竹年齡:最好是當年至2年生。因為當年至2年生母竹所連的竹鞭,一般處于壯齡階段,鞭芽飽滿,鞭根健全,因而容易栽活和長出新竹、新鞭,成林較快。②母竹粗度:中徑竹(黃稈烏哺雞竹、早園竹等)以地徑2~3cm為宜,小徑竹(紫竹、斑竹等)以地徑1~2cm為宜。③生長狀況:母竹要求生長健壯、枝葉繁茂、無病蟲害及開花跡象為宜。④土球大?。焊鶕穸挻侄龋?5~25cm為宜。土球過小,母竹易過度失水,降低成活,且竹鞭短,根系少,成林慢。土球過大,則竹子太重,運輸成本高。   中小型觀賞竹,通常生長較密,因此,可將1~2稈竹子同時挖起作為一“叢”母竹。母竹挖起后,一般應砍去竹梢,保留3~5盤分枝;或者保留竹梢,修剪側枝,以減少水分蒸發(fā),提高栽植成活率。   母竹遠距離運輸時,竹子裝上車后,必須用篷布將竹子全面覆蓋好,防止竹葉被風吹干。   四、母竹的栽植   母竹運到栽植地后,應立即栽植。竹子宜淺栽不可深栽,母竹根盤表面比栽植穴面低3~5cm即可。首先,將表土回填栽植穴內,一般厚5cm,然后將母竹放入穴內,根盤面與地表面保持平行,使鞭根舒展,下部與土壤密接,然后先填表土,后填心土,撿去石塊、樹根等雜物,分層踏實,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相接。填土踏實過程中注意勿傷鞭芽。然后澆足“定根水”,進一步使根土密接。待水全部滲入土中后再覆一層松土,在竹稈基部堆成饅頭形。如果母竹高大或在風大的地方,需用竹竿將每根母竹呈“井”字形水平連接固定,以防風吹竹稈搖晃倒伏。   五、養(yǎng)護管理   竹子喜濕潤怕積水。竹子栽植后,首次水必須澆透,以后每天早晚向竹葉噴水一次,保證竹枝葉不被曬干,同時可保持土壤濕潤,增加竹林內空氣濕度,有效降低竹林溫度。竹子栽后,會有一部分葉子正常脫落,半個月后,竹枝葉芽會萌動,以后會重新長出新葉。   觀賞竹子病蟲害極少,一般不用防治病蟲。但如果生長密,管理不善,部分竹種會有以下蟲害發(fā)生:一是竹蚜蟲,寄生于竹葉背面,引起煤污病的發(fā)生,影響觀賞效果,主要危害哺雞竹、斑竹、金明竹等;二是竹介殼蟲,寄生于竹枝分叉處,致使竹子生長衰弱,并引發(fā)煤污病,主要危害紫竹等。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強竹林撫育管理,清除老、弱竹子,保持竹林通風透光,并及時砍伐病株;化學防治可用80%敵敵畏乳劑或40%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灑。
叢生竹類生物學特性
  合軸叢生型竹類地下無橫向生長的竹鞭,竹稈在地面呈叢生狀。優(yōu)良的叢生觀賞竹類有孝順竹、小琴絲竹、鳳尾竹、觀音竹、小佛肚竹、大佛肚竹、黃金間碧玉竹等。  ?。ㄒ唬?地下莖生長   叢生竹沒有長距離橫走地下的竹鞭,地下莖實際上由竹稈的稈基和稈柄構成。稈柄細小節(jié)多,無根無芽,通常較短,是新竹和母竹的聯接部分。稈基節(jié)間短縮,肥大,狀似煙斗,每節(jié)生根,節(jié)上著生1芽眼,又稱芽目或筍目,交互排列成2列。芽目數量因竹種而異,大稈徑竹如麻竹、粉單竹等,有6-10個芽目,小稈徑竹如孝順竹、鳳尾竹等,只有2-6個芽目。同一竹種芽眼的大小和萌發(fā)能力與芽眼著生部位、竹稈年齡等有關。分布在稈基中下部位的芽眼較上部位充實飽滿,生活力強,萌發(fā)率高,萌發(fā)也較早,筍體肥大;著生在稈基上部尤其是露出地面的芽眼瘦小,生活力弱,萌發(fā)率不高,筍體細小。1-2齡竹稈基部芽眼生活力最旺,次年夏季通常有1-3個芽眼萌發(fā)長筍,其余芽眼很少萌發(fā)乃至萎縮死亡,謂之“虛目”;5-6齡以上竹稈基部的所留芽眼則完全喪失萌發(fā)能力。   (二) 竹稈生長   1.竹筍的地下生長:竹稈基部芽眼于夏季開始萌發(fā),先于土中延伸一小段距離后,然后梢部彎曲向上,筍體膨大生長,直至破土而出,歷時1-2個月之久。   2.竹筍出土生長:叢生竹萌發(fā)抽筍的時間很長,先后經歷3-4個月。一般在小滿前后(5.20)開始萌動,大暑前后(7.20)大量出筍,白露(9.10)以后又逐漸稀少,到了霜降(10.20)基本結束。從竹筍開始出土到出土結束,可分為三個時期,即出筍的初期、盛期、未期。初期和盛期出土的竹筍肥大粗壯,生長旺盛,退筍率低,長成的新竹一般與母竹同等高大。未期出土的“罷林筍”一般都位于稈基上部,萌發(fā)較遲,營養(yǎng)不良,筍體弱小,大部分萎縮敗退。   3.竹筍—幼竹的稈形生長:叢生竹竹筍出土后,竹筍—幼竹的生長和散生竹有共同的規(guī)律,也可以劃分為初期、上升期、盛期和未期。初期高生長極為緩慢,每天生長量只有幾毫米,最大不超過2厘米。上升期竹筍的高生長逐漸加快。盛期竹筍高生長最快,幾乎成直線上升,一般一晝夜的生長量在10厘米以上。未期高生長速度變緩,最后逐漸停止。完成高生長所需的時間因竹種而異,撐篙竹約為90-115天,青皮竹約需85-100天,粉單竹約需85天左右。   4.竹筍—幼竹的枝葉生長:一般叢生竹的竹稈除基部幾節(jié)外,都有側芽。由于竹筍—幼竹生長的頂端優(yōu)勢影響,側芽處于休眠狀態(tài),故在高生長停止前很少抽枝長葉。當年新生的幼竹基本上是光禿的(除了早期出土長成的新竹具有少量枝葉外),直至來年春季4月中旬(清明至谷雨間),從幼竹梢端開始,由上而下,先抽枝,后放葉,到5月中旬(立夏至小滿)才基本結束,成為能夠獨立生活的竹株。從大型芽萌發(fā)到完成新竹枝葉發(fā)放的全部過程,約需10-12個月。   5.成竹生長:叢生竹的成竹生長過程與散生竹基本相同,也可劃分為幼齡竹、壯齡竹和老齡竹三個階段。在一般叢生竹中,1年生的新竹處于幼齡階段,竹稈的高度、粗度和體積不再有明顯的變化,但其內部組織幼嫩,水分多而干物質少,枝葉根系也沒有充分發(fā)展起來。隨竹齡的增加,生理代謝活動逐漸增強,有機營養(yǎng)物質逐漸積累,2年生竹子的發(fā)筍力最旺,3年生次之,4年生基本上不發(fā)筍。竹材性質良好。竹子處于壯齡階段。5年竹以后,竹子的生理活動逐漸衰退,材質逐漸下降,竹子進入老齡階段。叢生竹竹叢發(fā)筍成竹的數量和質量,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、壯竹的比例,比例愈大,發(fā)筍力愈強,成竹質量愈高。   稈基的大型芽萌發(fā)后,總是與母竹成一定的角度(通常為40°-70°)從兩側向前生長,再彎曲出土,長成新竹。所以,幼齡竹都在竹叢周圍的邊緣,而老齡竹在竹叢的中心,壯齡竹在中間,成為離心輻射狀分布。
混生竹類生物學特性
  復軸混生型竹類既有橫走地下的竹鞭又有肥大短縮的合軸型地下莖,竹稈在地面分布較緊密,呈散生狀(環(huán)境條件較好時)或叢生狀(環(huán)境條件不良時)。優(yōu)良的混生觀賞竹類有茶稈竹、長葉苦竹、矢竹、四季竹、斑苦竹等。  ?。ㄒ唬?地下莖生長   復軸型地下莖既有橫走地下的竹鞭又有肥大短縮的合軸型地下莖,也即在同一鞭—竹系統(tǒng)中并存有單軸型和合軸型地下莖。復軸型地下莖由稈基芽眼長出能在地下橫走長距離的竹鞭,竹鞭上的成熟側芽萌發(fā)成竹或新的竹鞭,新竹稈稈基上的芽眼萌發(fā)成合軸型的地下莖。   混生竹稈基節(jié)間較長,竹根較少,彎曲度小,兩側有芽眼2-6個。在土壤肥沃的條件下,生長良好的竹林主要靠竹鞭上的芽苞進行繁殖更新,萌發(fā)長成新的竹稈,所長出的竹稈稀疏散生,表現出與散生竹竹林相同的特性。在貧瘠的土壤條件下或林分受到嚴重損害時,稈基的芽眼則很少萌發(fā)長鞭,而是萌發(fā)抽筍長出新竹稈,呈現叢生竹基本特征。  ?。ǘ?竹稈生長   一般混生竹的出筍期略遲于散生竹而早于叢生竹。茶稈竹在江蘇常州地區(qū)5月下旬出筍,持續(xù)時期較短,20天左右基本結束。南方比北方地區(qū)出筍早,高海拔地區(qū)出筍期較晚。   竹筍出土后,經歷1-2個月左右完成竹稈高生長?;焐穹N的竹筍—幼竹的高生長過程,與散生竹、叢生竹一樣,也有“慢—快—慢”的規(guī)律。 在混生竹種的竹筍—幼竹的高生長完成過程中,隨著竹稈上的筍籜脫落,抽枝展葉,完成稈形生長。
散生竹類生物學特性
  在觀賞竹類中,單軸散生型竹類品種占有較大比重,如著名的紫竹、斑竹、金鑲玉竹、羅漢竹(人面竹)、黃紋竹、黃稈烏哺雞竹、花稈毛竹等都屬于此類型。單軸散生型竹子具有真正的地下莖(竹鞭),竹稈在地面呈散生狀。  ?。ㄒ唬?地下莖(竹鞭)生長   竹類植物地下莖是竹株間相互連接進行物質、能量交換的重要器官,又是竹林延伸擴展維系竹林穩(wěn)定的器官;單軸型地下莖具節(jié),節(jié)上生芽,芽是新竹稈和新地下莖形成的器官。   1.竹鞭的延伸生長 竹鞭地下縱橫穿透蔓延是通過鞭梢的生長來實現的。在抽鞭初期,先形成數個節(jié)間短縮細小、無根無芽的鞭節(jié)段,稱為鞭柄,之后鞭的節(jié)間長度由短逐漸加長,粗度由小變大,節(jié)上根芽點逐漸出現。隨著鞭梢不斷產生新的鞭節(jié),其下部各節(jié)不斷老化,逐節(jié)停止伸長活動   2.竹鞭的年生長 鞭梢的年生長活動一般為5-6個月,并和發(fā)筍長竹交替進行,呈現“慢—快—慢”的節(jié)律變化。對于每年換一次葉的單軸散生型竹種(在散生竹種中只有毛竹是2年換一次葉)來說,待5-6月新竹抽枝展葉后竹鞭生長開始,8-9月生長最快,當10月竹鞭進入孕筍期后,生長減慢且逐漸停止。竹鞭在相鄰年份的年生長量一般情況下相差不大。對2年換一次葉的毛竹、花稈毛竹而言,在鞭—竹系統(tǒng)大量出筍長竹的年份(即非換葉年、大年),待新竹抽枝展葉后竹鞭生長開始,8-9月最旺,11月底停止。翌年(即換葉年、小年)竹林不發(fā)筍長竹或很少發(fā)筍長竹,竹鞭生長開始較早,3月土溫回升之后即行生長,6-8月生長量最大,9月當竹鞭進入孕筍期后,生長減慢且較早停止。大小年毛竹林竹鞭年生長量一年多一年少,大年出筍多,竹鞭生長量小,小年則反之;而花年毛竹林每年出筍數量相當,竹鞭年生長量相鄰年間也相若。   3.竹鞭的分布 竹鞭生長的一個特點就是它在土壤空間中的橫向蔓延,其橫向活動范圍集中在水、肥、氣、熱較適宜的土壤上層。竹鞭在土壤中的橫向延伸,既非保持在一個水平面,也非固定于單一方向,而是隨地形和土壤狀況的變化,波浪式地延伸。中、小型散生竹的竹鞭多數分布在離地表10-30厘米的土層中,40厘米以下分布很少;毛竹竹鞭在10-30厘米的土層中分布居多,占70%左右,50厘米以下土層中竹鞭分布很少。   4.竹鞭根系的生長 當鞭梢向前推進,后面節(jié)間分生組織活動停止時,節(jié)間根原始體向外輻射狀伸長,形成根芽,繼而伸長為鞭根,之后在鞭根上分生出支根,形成鞭根系。三、四級支根為生理活躍根系,可以更新;鞭根折斷或腐爛后則不復更新。   5.竹鞭的更新生長 竹鞭更新生長有其獨特的方式,即靠竹鞭分枝(叉鞭)來實現。鞭梢生長具有很強的頂端優(yōu)勢,抑制側芽的萌發(fā)。但當鞭梢在生長過程中由于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而夭折后,該鞭梢母鞭上的壯芽萌發(fā)抽出新鞭或冬季鞭梢萎縮而斷掉后,翌年春季該斷點附近的壯芽或該鞭梢母鞭上的壯芽萌發(fā)成新鞭,這種新鞭謂之叉鞭。   6.竹鞭的抽鞭發(fā)筍能力 竹鞭的抽鞭發(fā)筍能力與竹鞭的年齡及其生長狀況關系極為密切,其中受竹鞭年齡的影響最大。對于每年換一次葉的散生竹種,1周齡竹鞭萌發(fā)新鞭能力最強,2周齡竹鞭發(fā)筍長竹能力最強,4周齡的竹鞭基本上失去了抽鞭發(fā)筍的能力。在無性繁殖起源的毛竹林中,1年生的幼齡鞭,組織幼嫩,側芽生長發(fā)育尚欠成熟,一般不抽鞭發(fā)筍。3-6年的壯齡鞭,組織充實,側芽成熟,壯芽數量多,因而抽鞭發(fā)筍多質量好。竹林80%以上的竹筍和新鞭是由壯齡鞭抽出的。>     ?。ǘ┲穸捝L   竹稈生長指從筍芽分化開始到新竹長成,進入竹稈材質生長,直至竹稈老化衰亡的過程。一般分為3個階段,即竹筍的地下生長、稈形生長(竹筍—幼竹的生長)和竹稈材質生長(成竹生長)。   1.竹筍的地下生長 筍芽分化、竹筍形成、竹筍膨大生長是在土壤中進行的,故曰竹筍的地下生長。竹筍出土前的地下生長,主要是筍體基部橫向膨大生長。這是竹筍生長的重要階段,它的生長狀態(tài)決定性地影響著新竹的粗度。因為竹筍出土生長后,筍體基部即未來的稈基的粗度已趨定型。    散生竹種竹筍地下生長起止的時間及其長短因竹種不同而異。每年換一次葉的散生竹種如剛竹屬的早園竹、金鑲玉竹、紫竹、羅漢竹等,其竹筍是在春季至初夏季節(jié)(3-5月)出土生長的,其竹筍地下生長則通常是在早春季節(jié)進行,竹筍的地下生長不存在越冬期,只有早竹、早園竹在冬季已形成竹筍的雛形,而且從筍芽分化到竹筍破土生長所需要的時間一般為3-4個月,而不像毛竹需要7-8個月。   毛竹竹筍的地下生長不同于其他散生竹種,可分為分化期、越冬期和萌動生長期。夏末秋初,竹鞭上的部分側芽開始萌發(fā)分化為筍芽,到初冬,筍體肥大,由于冬季低溫,竹筍進入越冬期,處于休眠狀態(tài),稱之為冬筍。翌年春季,旬平均溫度上升到10℃以上時,冬筍打破休眠,開始萌動,繼續(xù)生長出土,稱為春筍。   2.稈形生長(竹筍—幼竹的生長) 從竹筍出土生長到新竹抽枝展葉,是竹子稈形生長階段。竹筍在出土前,全竹的節(jié)數已定,出土后不再增加新節(jié)。出土后主要是居間分生組織的分裂活動使節(jié)間不斷伸長,從而長成幼竹。   竹筍出土至幼竹高生長停止所需的時間因竹種而異。中小型散生竹一般需25-30天;毛竹早期出土的竹筍完成高生長大約為60天左右,未期出土的毛竹筍只需40-50天。   按照竹筍—幼竹高生長的速度,可劃分為初期、上升期、盛期和未期4階段,并表現“慢—快—慢”的生長規(guī)律。①初期:生長非常緩慢,每日僅長1-2cm,筍尖露出地面,筍體仍然處于土中,繼續(xù)橫向膨大生長。②上升期:竹筍地下部分各節(jié)膨大生長和縱向生長已停止。竹筍節(jié)間生長活動移至地上部分,生長速度逐漸加快,每日可長10-20cm。稈基各節(jié)大量生根,并開始萌發(fā)支根。③盛期:是竹筍高生長最旺盛的階段。竹筍高生長迅速而穩(wěn)定,呈直線上升。在生長高峰,毛竹筍一晝夜最大可伸長100cm左右。嗣后高生長速度變慢,基部筍籜開始脫落,開始抽枝,逐漸向幼竹過渡。竹根繼續(xù)伸長并大量萌發(fā)支根。④未期:高生長速度顯著下降,最終停止。同時,竹根系形成,枝條伸展迅速,待全竹枝條長齊,竹葉隨之展放,形成新竹。   3.竹稈材質生長(成竹生長) 幼竹形成后,稈形生長結束,竹稈的高度、粗度和體積不再有明顯的變化。由于竹子無次生形成層組織,在以后的生命活動過程中,它的高度和粗度不再增長。幼竹形成后即進入材質生長時期,竹子重量生長仍在進行。幼竹組織幼嫩,含水量高,干物質少,僅相當于成熟竹稈的40%左右。   竹稈材質生長可分為增進期、穩(wěn)定期和下降期3個階段。①增進期:幼竹著生在壯齡鞭上,富有生活力。竹子生理代謝旺盛,抽鞭發(fā)筍能力強。與此同時,竹材的物理力學性質也相應地不斷增強。②穩(wěn)定期:竹株進入營養(yǎng)物質含量和生理活動旺盛的穩(wěn)定狀態(tài),竹稈的材質生長進入成熟時期,容重和力學強度都穩(wěn)定在最高水平。隨即出現下降趨勢,所連竹鞭逐漸老化,開始或已經失去抽鞭發(fā)筍能力。③下降期:老齡竹生活力逐漸衰退,根系吸收面積和生活力下降,竹稈的重量、力學強度和營養(yǎng)物質含量也相應降低。   上述三個時期,竹種不同,其齡級范圍也不同。增進期毛竹稈齡為2-5齡,其他竹種為1-2齡。穩(wěn)定期毛竹為6-8齡,其他竹種為3-4齡。下降期毛竹為9齡以上,其他竹種為5齡以上。   4.枝葉生長 竹筍—幼竹高生長進入未期后,葉芽開始分化,此后隨著竹枝的抽發(fā)生長,竹葉也隨之吐發(fā)展放。開始是細長的針葉狀,后逐漸長大成各種披針狀。竹子為常綠植物,一般而言竹子每年換一次葉,老葉脫落,新葉抽發(fā),而毛竹,新竹第2年換葉后就開始進入每2年換一次葉的階段。換葉的時間因竹種而異,一般在春季3-5月。
觀賞竹盆栽管理技術
日期=2004.08.24 報刊=中國花卉報 作者=陳小軍 吳義成   竹子,挺拔秀麗,枝葉多姿,四季常綠,是我國傳統(tǒng)的庭院觀賞植物。它與梅、蘭、菊并稱為“四君子”,宋代詩人蘇東坡曰: “寧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”。而今,竹子也被人們視為裝點家居、環(huán)境之佳品,北方人民尤其喜愛竹子,但因露天栽植冬季氣溫過低而無法生存,所以將盆栽竹擺放室內觀賞是較好的方式。 觀賞竹盆栽簡介  一、觀賞盆栽竹種的選擇   觀賞盆栽竹以稈形奇特、枝葉秀麗、稈葉具色彩的中小型及地被竹類為佳,包括觀稈形、稈色、葉色、株形幾大類,現將部分優(yōu)良觀賞盆栽竹種歸類如下:   1.觀稈形類?、倭_漢竹(人面竹)Ph.aurea竹稈基部或中部以下數節(jié)畸形縮短,節(jié)間腫脹或縊縮,形若人面;②小佛肚竹B.ventricosa竹稈矮小叢生,節(jié)間短縮膨大,形似“佛肚”;③大佛肚竹B.vulgaris cv.Wamin竹稈較大,徑達8厘米,稈及枝節(jié)間短縮腫脹呈佛肚狀; ④方竹Ch.quadrangularis基部稈呈方形,稈下方而上圓;⑤筇竹Q.tumidinoda稈環(huán)強烈隆起如二盤扣合狀,形如算盤珠。   2.觀稈色類?、僮现瘢瘢㏄h.nigra新稈綠色,當年秋冬漸變?yōu)樽虾谏?;②斑竹(湘妃竹)Ph.bambusoides f.lacrima-deae竹稈綠色,具紫黑色斑塊與斑點;③金明竹Ph.bambusoides var.castillonis 竹稈及枝條呈黃色,縱槽呈鮮綠色,竹葉濃綠,分枝開展;④ 黃稈烏哺雞竹Ph.vivax f.aureocalis稈徑3至5厘米,竹稈呈獨特的金黃色,中部以下不規(guī)則間有粗細不等深綠色條紋;⑤黃紋竹Ph.vivax f.huanwenzhu竹稈綠色,分枝一側縱槽為金黃色。此外,還有金鑲玉竹Ph.aureosulcata f.spectabilis(竹稈金黃色,溝槽綠色)、黃稈京竹Ph.aureosulcata f.aureocaulis(竹稈全部為金黃色)、黃槽石綠竹P h.arcana f.luteosulcata(竹稈綠色,縱槽為黃色)、黃金間碧竹B.vulgaris cv.Vittata(大型叢生竹,稈及枝條金黃色,間有綠色縱條紋)等。   3.觀葉色類 ①白紋陰陽竹Hi.tranguillans f.shiroshima竹稈明顯,高1.5米,葉片寬大,間有較寬的黃條紋,原產日本;②菲白竹Sasa fortunei地被竹,稈高25厘米,葉片綠色具明顯的白色或淡黃色寬條紋;③黃條金剛竹Pl.kongosanensis f.aureostriaus地被竹,稈高30厘米,葉片較寬大,綠色,不規(guī)則間有黃條紋;④箬竹In.herklosii稈高1.5米,竹葉寬大,四季常綠。   4.觀株型類 ①鳳尾竹B.glaucescens var.riviererum叢生竹,葉片小,于小枝上排成二列,形似羽狀復葉,常修剪成球形;②小琴絲竹(花孝順竹)B.glaucescens f.alphonse-karr叢生竹,新稈淺紅色,老稈金黃色,并不規(guī)則間有綠色縱條紋;③橄欖竹Acidosasa gi gantean竹稈挺拔,分枝開展,竹葉濃密,竹冠層狀,葉片柔軟、微皺。   二、盆栽設施與材料的準備   1.大棚 剛栽的盆竹應放在遮陰條件下養(yǎng)護,北方冬季須在室內越冬。所以,盆栽竹子之前應建好設施,覆蓋遮陰網,保證炎熱夏天能遮陰、寒冷冬季能保溫,條件好還可配套加溫設備。   2.水源 盆栽竹管理中水分管理工作量最大,且直接影響成活。因此,栽植場所必須有充足的水分供應,能滿足生產需要。   3.盆土 竹子喜酸性、微酸性或中性土壤,以pH4.5至7.0 為宜,忌粘重、堿性土壤。北方土壤堿性強,可加入0.2%的硫酸亞鐵。盆土最好為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,可用農田土拌紅黃壤、腐殖土與細沙。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,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巖作為基質,成活率較高。   4.肥料 竹子肥料以有機肥為主,經腐熟后的畜糞、垃圾肥及河泥等均可。有機肥主要作為基肥,拌入盆土中混合使用,用量一般為盆土量的10%至15%。   5.盆體 盆栽竹的盆體可用塑料花盆、塑料桶、營養(yǎng)缽、育苗袋、瓦盆及陶盆等,其中用營養(yǎng)缽、育苗袋最經濟,效果也不錯。根據竹子的大小選擇盆,地被竹如菲白竹,可用10×10、13×12厘米的營養(yǎng)缽;小型竹如羅漢竹可用30×30厘米的營養(yǎng)缽;中型竹如黃稈烏哺雞竹可用30×45、35×50厘米育苗袋。 三、裝盆過程   1.裝盆時間 散生竹裝盆時間以春季竹筍出土前的2、3月份和秋季9、10月份為佳,其中地被竹以2月最佳。叢生竹因為夏秋出筍,以春季3至5月為好。   2.裝盆要求 從竹子苗圃地中,將分枝低矮、竹葉茂盛、株形美觀的觀賞竹,2至3株一叢挖取。挖時要多帶宿土,保證鞭芽及鞭根完整。挖起后立即運到陰涼處,對葉面噴水。挖運竹子不要搖晃竹稈,以免損傷“螺絲釘”,影響成活。如竹子太高,應剪除梢頭,竹葉太多,可摘除部分葉片。室內擺放時,竹高控制在2米左右。   3.裝盆要點 裝盆時先將盆放平,盆底墊一層透氣材料如碎石片、煤渣。之后填入一層盆土,把竹子裝入盆內。最后再填土,邊填土邊用木棒在盆四周將土捶實。裝好盆后,立即澆透水,直至有水從盆底流出。 盆栽竹養(yǎng)護管理   為保證盆栽竹成活、健壯生長及翠綠雅致,必須加強養(yǎng)護管理,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幾方面:   1.水分管理 竹子喜濕怕積水。裝盆后第一次水要澆透,以后保持盆土濕潤,不可澆水過多,否則易爛鞭爛根。從裝盆至成活階段還要經常向葉片噴水。如果盆土缺水,竹葉會卷曲,此時,應及時澆水,則竹葉又會展開。夏天平均1至2天澆水一次,冬天少澆水,但要保證盆土濕潤,以防“干凍”。   2.肥料管理 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,竹子成活后適當追肥,“薄肥勤施”,在春夏水施0.5%尿素或1.0%的復合肥。   3.病蟲防治 盆栽竹蟲害主要有蚜蟲、介殼蟲等,可用80%敵敵畏乳劑或40%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灑;病害主要有煤污病、叢枝病等,要加強管理,及時修剪病株。   4.其他管理 高溫季節(jié),應把盆栽竹移至陰涼處,避免烈日暴曬。大棚要覆蓋遮陰網,并向葉片噴水,保持葉色翠綠。冬季須將盆栽竹移至背風向陽處或室內,大棚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。
世界竹類資源及分布
一、世界竹類資源 據統(tǒng)計,全世界竹類植物共有70多屬,約1200多種,總面積約2200萬hm2。竹子集中分布于亞洲、拉丁美洲、非洲受季風氣候影響和水熱條件較好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(qū),少數屬種生長在溫帶乃至亞寒帶地區(qū)。東南亞季風帶區(qū)域(中國東南、西南部、中南半島及印度次大陸)是世界竹子的分布中心,該區(qū)域集中了世界竹子種類的80%,竹林總面積的90%。竹林經營和竹類資源開發(fā)利用得好的國家首推中國、印度和日本。世界上除歐洲沒有自然分布的竹種外,其余各大洲均有自然分布,但歐洲的英、法、德、荷等國均有引種栽培,且生長良好。 二、世界竹林分布 從世界范圍來看,根據竹類的地理分布,將其分為三大區(qū)域,即亞太竹區(qū)、美洲竹區(qū)和非洲竹區(qū)。 (一) 亞太竹區(qū) 本區(qū)是世界最大的竹區(qū),南至南緯42°S的新加坡,北至北緯51°N的庫頁島中部,東至太平洋諸島,西至印度洋西南部,分布竹類約50屬900種,無論竹種還是竹林面積都占了全世界的80%左右。本區(qū)東南地區(qū)是世界竹類起源中心,同時也是其現代分布中心之一。主要產竹國家有中國、印度、日本、緬甸、泰國、孟加拉、柬埔寨、越南、老撾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、菲律賓等。 (二) 美洲竹區(qū) 南至南緯47°S的阿根廷南部,北至北緯40°N的美國東部,共約18屬270種。在拉丁美洲,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墨西哥、危地馬拉、哥斯達尼加、尼加拉瓜、洪都拉斯、哥倫比亞、委內瑞拉和巴西的亞馬遜流域是本區(qū)竹子分布中心。 (三) 非洲竹區(qū) 本區(qū)竹類分布范圍較小,南至南緯22°S莫桑比克南部,北至北緯16°N蘇丹東部,共約13屬40多種。其中非洲大陸竹類區(qū)系貧乏,鄉(xiāng)土竹種不多,但形成大面積竹林,或與其他樹種伴生形成混交林的中下層,而在東非馬達加斯加島卻有11屬40種,遠比非洲大陸豐富。在這范圍內,由非洲西海岸的塞內加爾南部,幾內亞、利比利亞,象牙海岸南部、加納南部、尼日尼亞、喀麥隆、盧旺達、布隆迪、加蓬、剛果、扎伊爾、肯尼亞、坦桑尼亞、馬拉維、莫桑比克,直到東海岸的馬達加斯加島,形成從西北到東南橫跨非洲熱帶雨林和常綠落葉混交林的斜長地帶,這是非洲竹子分布的中心。
中國竹類資源及分布
一、中國竹類資源 中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產竹國,無論是竹子的種類、面積、蓄積量及竹材、竹筍的產量都雄居世界首位,竹子種類已知有39屬500余種,竹林總面積約420萬hm2 。竹林資源集中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、福建、廣東,以及西部地區(qū)的廣西、貴州、四川、重慶、云南等省、市、自治區(qū)的山區(qū),其中以福建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4省最多,占全國竹林總面積的60.7%。 二、中國竹林分布 由于我國各地氣候、土壤、地形的變化和竹種生物學特性的差異,中國竹子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和區(qū)域性,薛紀如先生等將我國竹林劃分為五大竹區(qū)。 (一) 北方散生竹區(qū) 包括甘肅東南部、四川北部、陜西南部、河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蘇及山東南部、河北西南部等地區(qū)。位于北緯30°-40°N之間,年平均溫度12℃-17℃,1月平均溫度-2℃-4℃,年降水量600-1200mm,該區(qū)約分布竹類10屬29種10個變種和變型。該區(qū)竹類以剛竹屬等散生竹為主。依據竹類水平分布,該區(qū)又可分為3個自然的亞地區(qū):①北亞熱帶濕潤氣候淮河、漢水上游竹區(qū);②暖溫帶半濕潤氣候黃河中下游竹區(qū);③暖溫帶半干旱氣候陜甘寧竹區(qū)。 (二) 江南混合竹區(qū) 本區(qū)包括四川東南部、湖南、江西、浙江、安徽南部及福建西北部,約相當于北緯25°-30°N之間,年平均溫度15℃-20℃,1月平均溫度4℃-8℃,年降水量1200-2000mm。該區(qū)具有散生竹和叢生竹混合分布的特點,是中國竹林面積最大的地區(qū),竹子資源最豐富,其中毛竹林的面積280萬hm 。該區(qū)是我國人工竹林面積最大、竹材產量最高的地區(qū),而尤以毛竹為甚,是我國毛竹分布的中心地區(qū),竹業(yè)生產較為發(fā)達。 (三) 西南高山竹區(qū) 主要包括地處橫斷山區(qū)的西藏東南部、云南西北部和東北部、四川西部和南部。該區(qū)位于北緯10°-20°N之間,年平均溫度 8℃-12℃,1月平均溫度-6℃-0℃,年降水量800-1000mm。該區(qū)主要以熊貓的主食箭竹屬和玉山竹屬等合軸散生型高山竹類為主,一般分布在海拔1500-3600m或更高地帶。 (四) 南方叢生竹區(qū) 根據竹種組成和生存條件的不同分為兩個亞區(qū)。位于北緯 10°-20°N之間,年平均溫度20℃-22℃,1月平均溫度8℃以上,年降水量1200-2000mm。   I 華南亞區(qū) 包括臺灣、福建沿海、廣東南嶺以南及廣西東南部,處于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地帶和熱帶季雨林及雨林地帶,主要竹種有刺竹屬(Bambusa),種類最多,數量最大,為該屬的分布中心,還有思勞竹屬(Schizostachyum);東部的福建還有復軸混生型唐竹屬(Sinobambusa)竹種出現。   II 西南亞區(qū) 包括廣西西部、貴州南部及云南省,竹種主要有牡竹屬(Dendrocalamus)、巨竹屬、空竹屬、泰竹屬等叢生竹類,尤以牡竹屬種類最多,是該屬的分布中心。 (五) 瓊滇攀援竹區(qū) 包括海南島中南部,云南南部和西部邊緣,西藏東南察隅、墨脫。此區(qū)竹類的主要特點是具有多種攀援性叢生竹類,主要有藤竹屬、梨藤竹屬、思勞竹屬及刺竹屬的一些種類。 千百年來,國內各地之間進行了人工引種栽培,大規(guī)模的“南竹北移”引種工作,在黃河流域新發(fā)展竹林4萬hm2 。此外,近幾十年來,中國從東南亞一些國家和日本等引種了一些竹種,從而更豐富了中國的竹種資源。
竹蚜蟲
竹縱斑蚜 拉丁名:Takecallis arundinariae (Essig) 分類地位:同翅目HOMOPTERA斑蚜科Callaphididae凸唇斑蚜屬Takecallis 分布:北京、山東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。 寄主及危害:危害斑竹、金明竹、烏哺雞竹、紅竹、早竹等竹種。被害嫩竹葉出現萎縮、枯白,蚜蟲分泌物粘落處滋生煤污病,特別是污染竹葉,影響光合作用和觀賞性。 形態(tài)特征: 無翅孤雌蚜:體長2.15-2.24mm,長卵圓形,淡黃色。頭光滑,具較長的頭狀背剛毛8根,唇基有囊狀隆起,喙短;復眼大,紅色,具復眼疣,單眼3枚;觸角灰白色,6節(jié),約為體長的1.1倍,觸角疣不明顯,中部疣發(fā)達;足細長,灰白色。 有翅孤雌蚜:體長2.32-2.56mm,長卵圓形,淡黃至黃色。頭光滑,具背剛毛8根,中額隆起,額瘤外傾;喙短粗、光滑;復眼大,有復眼疣,單眼3枚;觸角細長,6節(jié),約為體長的1.6倍,灰白色。第1-7腹部背面各有縱斑1對,每對呈倒八字形排列,黑褐色。前翅長3.42-3.74mm,中脈2分叉。足細長,灰白色。 防治方法: 1.控制竹林密度,保持通風。 2.保護七星瓢蟲、食蚜蠅等天敵。 3.在發(fā)生期,噴霧80%敵敵畏乳油、30%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防治。 4.噴霧尿洗合劑:0.5千克尿素、1.25千克洗衣粉,對水50升噴殺。
首頁 上一頁 1 2 3 下一頁 尾頁  總數:19 頁數:1/3